风速计通过不同物理效应将风速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或机械位移,主要原理特点如下: 机械式(旋转杯式/翼型) 旋转杯式:由三个或四个对称的半球形杯体组成,风杯在风力作用下旋转,旋转速度与风速成正比。通过计数单位时间内的旋转圈数(如每分钟转数RPM)计算风速。 翼型(螺旋桨式):类似飞机螺旋桨,风力推动叶片旋转,旋转速度与风速相关,通过传感器(如光电编码器)测量转速并换算为风速。 特点:结构简单、成本低,但需定期维护(如防锈、润滑),适合户外长期监测。 热式(热线/热膜) 热线式:利用细金属丝(如铂、钨)通电发热,风速变化会改变金属丝的散热速率,导致电阻变化。通过测量电阻变化计算风速。 热膜式:与热线式类似,但使用薄金属膜作为感温元件,响应更快、耐用性更强。 特点:精度高(可达±0.01m/s)、响应快(毫秒级),但易受污染影响,适合实验室或低风速环境。 超声波式 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,测量风速对声波传播时间的影响。例如,顺流传播时间短,逆流传播时间长,通过时间差计算风速。 特点:无机械部件、耐腐蚀、可测量三维风速,但成本较高,适合工业或海洋环境。 压电式(皮托管) 皮托管:由总压孔和静压孔组成,测量气流总压与静压之差(动压),通过伯努利方程计算风速。 特点:结构简单、测量范围广(0.3-100m/s),但需定期校准,适合高风速环境(如风洞、航空测试)。 激光多普勒式 利用激光照射空气中的微粒(如尘埃),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多普勒频移计算风速。 特点:非接触式测量、精度高(可达±0.001m/s),但设备昂贵,适合科研或高精度需求。 |